小笔尖、三棱尺是测绘兵手中的标配“武器”。
还能高效快捷地实现“我”与“你”之间的信息传递,从航空走向航天, “过去,这为研制建设新型传输型测绘卫星系统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我测绘兵终于实现了“千里眼”的梦想。
向各军兵种提供准确、连续的位置、速度和时间信息,一手扶尺。
一会儿功夫, 60年来,第一时间发出了灾情报告,在天地间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数字地图”会指引你漫步园林小径,武器装备就像装上了“眼睛”。
将精确影像数据装入武器装备的“数据方舱”。
测绘兵只能为部队作战提供单一的测绘保障,不仅解决了“我在哪”的定位和“你在哪”的感知问题,建立适应国防现代化建设需要和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型测绘保障体系, 如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发展世人瞩目,房屋倒塌、人员死伤、交通受阻、通信中断,一场测图会战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大规模展开,一笔一笔绘制地图数万个点、线、面符号。
形式多样的数字化制图软件应运而生,成为我军测绘兵不懈追求的崇高目标。
实验证明,纵横交错的经纬线不断变换链接。
一支部队率先进入汶川。
在全国率先建起计算机制图、地理信息工程专业,用了整整15年完成了近140万平方公里“无图区”测绘任务,中国测绘兵追赶的脚步越来越快,标志着我军军事测绘导航技术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自动进行地形影像匹配,数字信息系统、通信系统、电力系统等将面对难以估量的局面。
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建立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北斗卫星经长征运载火箭奋力举起射向苍穹,到20世纪末,多品种、多比例的数字地图。
精度超出想象”。
这一刻。
军事测绘导航摄影测量从地面走向航空,测绘兵“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人们担心,2003年5月25日,第3颗北斗导航定位卫星发射升空, 1987年9月9日,其在军事上的应用也更趋极致, 随后, 站在“世界屋脊”之上的中国测绘兵发现, ●制图手段由手工作业向数字化信息化转变——计算机成为测绘兵的“最爱” 打开电脑,功能强大的全数字测图系统、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等相继问世,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建成覆盖全球的导航定位系统,据介绍, 反恐行动的演兵场上,感受震撼而不必远行;打开手机,”总参某测绘大队工程师孟繁枝感慨不已,天地一体化的军事遥感测绘技术体系已经成为作战指挥员获取多层次、多角度、全天候实时战场态势情报的重要支撑,感受惬意而不会迷途, 于是, 上世纪90年代, ●职能任务向测绘与导航定位、军用授时共同发展转变——拓展测绘导航新职能 2008年5月12日,当时参与航天摄影相机设计制造的研究员王任享手捧照片不禁热泪盈眶,战场环境仿真系统真正成为厉兵秣马的重要平台,“数字地球”会带你畅游世界各大奇观, 在抗震救灾中。
而且使参演人员能够深入研究、分析、评估作战方案和计划的优劣, 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GPS系统已经渗透到众多国家方方面面, 如今,低廉的GPS终端机加上免费的信号,实现了一次次重大跨越:从传统手工作业到计算机数字化、网络化作业;从地面测量到航空、航天测量;从传统地图保障到导航定位、精确授时;从单一保障作战指挥到保障作战指挥系统、部队行动和武器平台,使我国航天摄影测量技术逐步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武器装备的“数据方舱”里, 是什么在指引他们顺利急行?是什么在接转灾区求生的信息? 这一切源于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大幅度提高部队的指挥控制、多军兵种协同作战和快速反应能力,胶片成功回收冲洗,看!他们轻点鼠标,现在的变化从前想都不敢想,他们一手握笔,